在憲法賦予的職責中扎實前行
2018年,是鄭功成履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第十六年,也是他履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第一年。在鄭功成看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變化是顯著的:
立法修法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履職第一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完成了憲法修改的崇高任務,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47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3件。“承擔憲法賦予的職責越來越得到充分的體現”是鄭功成過去一年在人大常委會工作的最大感受。“從行政主導到立法機關主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已經由過去被動接受行政部門的法律草案逐漸走到了法律起草的前臺。” 鄭功成說。
這一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jiān)督工作直面問題、動真碰硬,“環(huán)保執(zhí)法報告中會附現場照片,有的十分觸目驚心,地方主管部門壓力大。”鄭功成舉例說。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實效、工作機制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向前向好。”鄭功成總結說。
要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有信心
2018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其中:0-15歲(含不滿16周歲)24860萬人,16-59歲(含不滿60周歲)89729萬人,60周歲及以上24949萬人。
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首次超過了0-15歲的人口。作為國內社會保障研究的權威專家,鄭功成坦言,他履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十六年來,被問及最多的就是“老有所養(yǎng)”的問題。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老年人沒有養(yǎng)老金日子會怎么過?患者沒有醫(yī)療保險,不管對個人還是家庭是不是一個災難?“在他看來,“社會保障”不等于一般的社會熱點,“‘熱點’總有冷卻的時候,‘社會保障’則不然,它跟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關,每一個社會保障項目實際上都是在化解我們人生的一種風險。”
但鄭功成強調,“我不主張渲染個別地方的養(yǎng)老金問題。”他以德國為參照分析說,“年老的國家不急,年輕的國家急死了。沒有錢結余的國家不急,有幾萬億結余的國家急死了。德國現收現付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已經建立120多年了,到現在為止還在正常運轉,沒有出現人心惶惶。我國有全國養(yǎng)老保險基金結余5萬億,還有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預留的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2萬億,以及多種可以調節(jié)相關參數的應對措施,我們應該對這個制度有充分信心。不管怎么樣,我們的養(yǎng)老金不會拖欠,而且還會不斷的往上漲。”
在鄭功成看來,整個養(yǎng)老金體系中,能急老百姓所急,切實解決好老百姓現實困難的,首先是法定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其次是企業(yè)年金,前者需要普惠所有老年人并不斷促進公平性,后者亦應當具有50%以上的覆蓋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過上更好的晚年生活,并促使整個養(yǎng)老保險制度體系走向結構優(yōu)化。
“如果前面兩個制度不好,指望后面行不行?不行!因為法定的才能雪中送炭,才能永久性地為老年人提供基本保障。” 鄭功成補充道。
養(yǎng)老金全國統(tǒng)籌是必須要啃下來的硬骨頭
以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為起點,經過68年改革與探索,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取得的成就無疑是巨大的,但也累積下了不少“發(fā)展起來以后的問題”。
“養(yǎng)老保險是國家制度安排,是國家利益;不是地方制度安排,不是地方利益。” 在鄭功成看來,“養(yǎng)老金分散在各地,不僅無法增強這一制度的互助共濟功能,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與資源不足并存。” 能否盡快實現養(yǎng)老金全國統(tǒng)籌是決定下一步改革成色的關鍵一環(huán),是必須要啃下來的硬骨頭。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xù)不斷的新起點。十九大報告提出,盡快實現養(yǎng)老保險全國統(tǒng)籌。鄭功成認為,“盡快”二字意義重大。“2007年,我主持完成的《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理念、目標與行動方案》曾提出過基本養(yǎng)老保險全國統(tǒng)籌刻不容緩的建議,”鄭功成說,“現在留給我們的準備時間非常少了。”
去年,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養(yǎng)老保險全國統(tǒng)籌邁出重要的一步。鄭功成相信,今年的兩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仍將是大家高度關注的重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