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出生時,由于攜帶著母親的抗體,一般不容易生病,但還有一些常見的情況需要加以注意。
1、臍炎
寶寶出生結扎后的臍帶殘端一般3~7天脫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據(jù)結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脫落。
1.原因
臍炎由局部細菌感染所致。當新生兒出生后切斷臍帶時,根部為新鮮傷口,臍帶內的血管沒有完全閉合。護理不當會使病菌進入,引發(fā)臍炎。治療不及時,病菌進入血液可引起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2.臨床表現(xiàn)
臍輪與臍周皮膚發(fā)紅,臍根部有少量分泌物,為臍炎的典型癥狀。
(1)輕者:新生兒沒有全身癥狀。
(2)較重者:臍部周圍皮膚紅腫,臍根部有較多的膿性分泌物,伴有臭味。
(3)重者:新生兒伴有發(fā)熱、食欲不佳、精神狀態(tài)不好等癥狀。
3.治療
治療臍炎的根本措施是預防,尤其是臍帶脫落前的護理,一且發(fā)生臍炎,應及時就醫(yī)。
2、黃疸
1.原因
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有關,新生兒自出生開始膽紅素逐漸上升,這是由于新生兒紅細胞容積大、紅細胞壽命短、出生前后氧分壓改變使紅細胞過剩,加之新生兒肝發(fā)育不完善,白蛋白轉運不足,參加膽紅素代謝的肝酶數(shù)量和活性均差,使膽紅素經肝變成結合膽紅素并排出的過程受到影響,膽道排出膽紅素的功能也不完善,胎便黏稠,從糞便排出膽紅素的過程也受到限制,從而使寶寶的黏膜和皮膚出現(xiàn)黃染。臉上最先變黃,然后是軀干,最后才是手腳。
2.觀察
(1)在自然光照下觀察新生兒黃疸,以免因光照影響判斷。
(2)若黃疸逐日加重,鞏膜、皮膚、黏膜及手心、腳底亦出現(xiàn)黃染,但精神良好,吃奶及大小便無明顯異常,則建議停止母乳喂養(yǎng)2-3天,待黃疸減輕后再繼續(xù)給母乳(期間以奶粉代替),或者向保健醫(yī)生咨詢。
(3)若新生兒鞏膜、皮膚、黏膜及手心、腳底均黃染且迅速加重,并伴有煩躁哭鬧或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發(fā)白等異常,應建議家長立即帶孩子就醫(yī)。
(4)若新生兒黃疸持續(xù)超過四周,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yī)。
(5)若新生兒為重癥黃疸,已在醫(yī)院治療好轉后返家,則黃疸程度應是逐漸減輕的。若黃疸消退后又出現(xiàn)或有所加重,同時伴有精神癥狀(也可不出現(xiàn)精神癥狀),則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6)建議做好觀察日記,一方面幫助護理人員做好判斷、另一方面有利于護理人員積累經驗。
3、黃疸類型
(1)生理性黃疸:
正常足月的寶寶中60%在出生后的第2-3天出現(xiàn)黃疸,在第4-5天達到高峰,在1-2周內消失。早產兒、低體重兒有80%會出現(xiàn)黃疸、且出現(xiàn)時間較早(24小時內),黃疸程度比足月兒重,消退時間長,一般長于3周。
(2)病理性黃疸:
①溶血性黃疸: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是0型,胎兒是A、B血型最多見。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的ABO系統(tǒng)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fā)生溶血,而是當母親體內產生抗胎兒血型的免疫抗體時,它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血液中破壞胎兒的血紅蛋白(即溶血)。如果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B型血,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應進行ABO溶血篩查。
②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而發(fā)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持久不退或退后又出現(xiàn)持久性黃疸。
③阻塞性黃疸:多由于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多見,黃疸的特點是大便顏色逐漸變?yōu)闇\黃色,甚至呈灰白色便。
④晚發(fā)型母乳性黃疸: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礙膽紅素排泄的物質,若懷疑是這種情況,可暫停喂母乳2ー3天,以做鑒別診斷。一般而言,黃疸可因暫停母乳而逐漸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會有嚴重的黃疸發(fā)生。母乳引起的黃疸持續(xù)1-2個月時,護理人員須提高警惕,注意新生兒日?;顒蛹按蟊泐伾珌韰^(qū)分是否為病理性黃疸,以免延誤就醫(yī)。
4.表現(xiàn)
黃疸持續(xù)時間長,可達2-3個月,精神及生長發(fā)育良好,暫停母乳喂養(yǎng)可減輕。
5.處理建議
請醫(yī)生協(xié)助確定,不用特殊治療,可自愈。
6.護理
每天仔細觀察新生兒白眼球、皮膚、黏膜、手心、腳底顏色變化,包括新生兒精神狀況,做好記錄,若寶寶黃疸3周不退則需去醫(yī)院。黃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曬太陽或添加嬰兒葡萄糖粉沖水喂食。
3、脫水熱
新生兒體溫不是恒定的,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改變,少數(shù)新生兒出生后2-4天體溫驟升,可高達38.5~40攝氏度,但是一般情況良好,僅表現(xiàn)出有些衰弱或煩惱、無其他病癥,當給足液體后發(fā)熱即消退,一般不超過1-2天。這種暫時性發(fā)熱系出生后最初幾天水分攝入不足和體液損失所致,也可因室溫過高,保暖過度,加上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導致“脫水熱”。
對新生兒這種情況不需做特殊處理,在正常喂養(yǎng)時補足水分,一般很快就會消退。但對發(fā)熱的新生兒應仔細檢查,一天至少測2次體溫。發(fā)熱時新生兒哭鬧不安、皮膚發(fā)紅、口唇發(fā)干,嚴重時會出現(xiàn)囟門凹陷、發(fā)熱持續(xù)不退,這時就應及時就醫(yī)。
新生兒脫水熱在天氣干燥與炎熱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母乳不足時,在哺乳后應加喂水或5%葡萄糖液;出生3天后母乳仍不足時,需以牛奶補充。以上方法可預防新生兒脫水熱的發(fā)生。
新生兒體溫若超過37.5攝氏度要引起注意,遇到這種情況應盡快通風換氣、解開包裹,適時多補充一些溫開水或5%一10%糖水,一般幾個小時可退熱。若體溫超過39攝氏度,可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用酒精擦浴、濕敷、頭部冰枕、溫水浴等方法降低體溫。
酒精擦浴,即將75%的酒精倒入等量溫水中,用紗布蘸著擦額頭、手腳心、頸部、腹股溝(大腿根)及四肢等處進行物理降溫。另外,要立即給患兒口服5%葡萄糖水,每2小時一次,每次15-20毫升,此時還應觀察是否有其他疾病的癥狀,并每2小時測一次體溫,看有無升高。
如果這些措施不能有效地降溫,或者嬰兒精神不好,也不太吃奶,仍不退熱或痙攣(抽風)不止,應立即送醫(yī)院就診以排除病理性疾病引起的發(fā)熱。有的疫苗接種后也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發(fā)熱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不必擔心,但需密切觀察,如果出現(xiàn)體溫過高等情況應就診。
4、臀紅
臀紅,又稱為“尿布皮疹”,是因濕尿布刺激面引起的皮疹,是新生兒和1歲小兒常見的皮膚病。多發(fā)生在包尿布部位,輕者局部皮膚起小紅丘疹或發(fā)紅,重者皮膚脫落或皮膚糜爛。新生兒皮膚柔做,發(fā)生臀紅后每次大小便時因疼痛引起新生兒哭鬧不安,同時影響睡眠和飲食。
其預防方法是:
1.尿布要勤換,濕后要立即更換干浄的。換下的尿布要放入盆里(不要亂扔在地上),用肥皂和開水燙洗,用清水漂浄,在陽光下曬干,以保持尿布清潔和柔軟。絕不可把尿濕的尿布不經沖洗,直接晾干就用。
2.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溫水洗凈小兒的臀部和會陰處,再用軟布輕輕擦干,撲上少量滑石粉或局部涂抹護臀霜,這樣大小便中的酸堿物質不直接刺激皮膚,以達到預防臀紅的目的。
3.不要將塑料紙包在尿布外面,以利濕熱散發(fā),減少其對皮膚的刺激。若發(fā)生了臀紅除注意以上幾方面外,應保持新生兒局部干燥,暫時不要用尿布包裹,讓他的皮膚盡量暴露在溫暖、干燥的空氣中晾1-2分鐘。
4.不要使用滑石粉質地的爽身粉,如果嬰兒吸入它的粉塵,對肺部會造成傷害。
5.不要用含有芳香成分的洗滌劑清洗寶寶的棉織尿布,以防皮膚產生過敏。如果能在太陽下曬幾分鐘最好。冬天可將燈泡距臀部30厘米烘烤,每次烘20分鐘,每日2次,但要避免燙傷和注意保暖。另外,若已發(fā)生臀紅,不要用肥皂洗,以免刺激小兒皮膚,引起疼痛,可用溫水清洗。若有感染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本文來源:《醫(yī)養(yǎng)護一體化家政服務技術》,由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公眾號:“烏蘭美”(ID:gh_ec16dc0271d9);微博:@烏蘭美健康服務有限公司。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臍炎
寶寶出生結扎后的臍帶殘端一般3~7天脫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據(jù)結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脫落。
1.原因
臍炎由局部細菌感染所致。當新生兒出生后切斷臍帶時,根部為新鮮傷口,臍帶內的血管沒有完全閉合。護理不當會使病菌進入,引發(fā)臍炎。治療不及時,病菌進入血液可引起敗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2.臨床表現(xiàn)
臍輪與臍周皮膚發(fā)紅,臍根部有少量分泌物,為臍炎的典型癥狀。
(1)輕者:新生兒沒有全身癥狀。
(2)較重者:臍部周圍皮膚紅腫,臍根部有較多的膿性分泌物,伴有臭味。
(3)重者:新生兒伴有發(fā)熱、食欲不佳、精神狀態(tài)不好等癥狀。
3.治療
治療臍炎的根本措施是預防,尤其是臍帶脫落前的護理,一且發(fā)生臍炎,應及時就醫(yī)。
2、黃疸
1.原因
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有關,新生兒自出生開始膽紅素逐漸上升,這是由于新生兒紅細胞容積大、紅細胞壽命短、出生前后氧分壓改變使紅細胞過剩,加之新生兒肝發(fā)育不完善,白蛋白轉運不足,參加膽紅素代謝的肝酶數(shù)量和活性均差,使膽紅素經肝變成結合膽紅素并排出的過程受到影響,膽道排出膽紅素的功能也不完善,胎便黏稠,從糞便排出膽紅素的過程也受到限制,從而使寶寶的黏膜和皮膚出現(xiàn)黃染。臉上最先變黃,然后是軀干,最后才是手腳。
2.觀察
(1)在自然光照下觀察新生兒黃疸,以免因光照影響判斷。
(2)若黃疸逐日加重,鞏膜、皮膚、黏膜及手心、腳底亦出現(xiàn)黃染,但精神良好,吃奶及大小便無明顯異常,則建議停止母乳喂養(yǎng)2-3天,待黃疸減輕后再繼續(xù)給母乳(期間以奶粉代替),或者向保健醫(yī)生咨詢。
(3)若新生兒鞏膜、皮膚、黏膜及手心、腳底均黃染且迅速加重,并伴有煩躁哭鬧或精神萎靡、拒乳或大便發(fā)白等異常,應建議家長立即帶孩子就醫(yī)。
(4)若新生兒黃疸持續(xù)超過四周,建議家長帶孩子就醫(yī)。
(5)若新生兒為重癥黃疸,已在醫(yī)院治療好轉后返家,則黃疸程度應是逐漸減輕的。若黃疸消退后又出現(xiàn)或有所加重,同時伴有精神癥狀(也可不出現(xiàn)精神癥狀),則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6)建議做好觀察日記,一方面幫助護理人員做好判斷、另一方面有利于護理人員積累經驗。
3、黃疸類型
(1)生理性黃疸:
正常足月的寶寶中60%在出生后的第2-3天出現(xiàn)黃疸,在第4-5天達到高峰,在1-2周內消失。早產兒、低體重兒有80%會出現(xiàn)黃疸、且出現(xiàn)時間較早(24小時內),黃疸程度比足月兒重,消退時間長,一般長于3周。
(2)病理性黃疸:
①溶血性黃疸: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是0型,胎兒是A、B血型最多見。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的ABO系統(tǒng)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fā)生溶血,而是當母親體內產生抗胎兒血型的免疫抗體時,它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血液中破壞胎兒的血紅蛋白(即溶血)。如果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B型血,有不明原因的流產應進行ABO溶血篩查。
②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而發(fā)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持久不退或退后又出現(xiàn)持久性黃疸。
③阻塞性黃疸:多由于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多見,黃疸的特點是大便顏色逐漸變?yōu)闇\黃色,甚至呈灰白色便。
④晚發(fā)型母乳性黃疸: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礙膽紅素排泄的物質,若懷疑是這種情況,可暫停喂母乳2ー3天,以做鑒別診斷。一般而言,黃疸可因暫停母乳而逐漸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會有嚴重的黃疸發(fā)生。母乳引起的黃疸持續(xù)1-2個月時,護理人員須提高警惕,注意新生兒日?;顒蛹按蟊泐伾珌韰^(qū)分是否為病理性黃疸,以免延誤就醫(yī)。
4.表現(xiàn)
黃疸持續(xù)時間長,可達2-3個月,精神及生長發(fā)育良好,暫停母乳喂養(yǎng)可減輕。
5.處理建議
請醫(yī)生協(xié)助確定,不用特殊治療,可自愈。
6.護理
每天仔細觀察新生兒白眼球、皮膚、黏膜、手心、腳底顏色變化,包括新生兒精神狀況,做好記錄,若寶寶黃疸3周不退則需去醫(yī)院。黃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曬太陽或添加嬰兒葡萄糖粉沖水喂食。
3、脫水熱
新生兒體溫不是恒定的,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改變,少數(shù)新生兒出生后2-4天體溫驟升,可高達38.5~40攝氏度,但是一般情況良好,僅表現(xiàn)出有些衰弱或煩惱、無其他病癥,當給足液體后發(fā)熱即消退,一般不超過1-2天。這種暫時性發(fā)熱系出生后最初幾天水分攝入不足和體液損失所致,也可因室溫過高,保暖過度,加上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導致“脫水熱”。
對新生兒這種情況不需做特殊處理,在正常喂養(yǎng)時補足水分,一般很快就會消退。但對發(fā)熱的新生兒應仔細檢查,一天至少測2次體溫。發(fā)熱時新生兒哭鬧不安、皮膚發(fā)紅、口唇發(fā)干,嚴重時會出現(xiàn)囟門凹陷、發(fā)熱持續(xù)不退,這時就應及時就醫(yī)。
新生兒脫水熱在天氣干燥與炎熱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母乳不足時,在哺乳后應加喂水或5%葡萄糖液;出生3天后母乳仍不足時,需以牛奶補充。以上方法可預防新生兒脫水熱的發(fā)生。
新生兒體溫若超過37.5攝氏度要引起注意,遇到這種情況應盡快通風換氣、解開包裹,適時多補充一些溫開水或5%一10%糖水,一般幾個小時可退熱。若體溫超過39攝氏度,可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用酒精擦浴、濕敷、頭部冰枕、溫水浴等方法降低體溫。
酒精擦浴,即將75%的酒精倒入等量溫水中,用紗布蘸著擦額頭、手腳心、頸部、腹股溝(大腿根)及四肢等處進行物理降溫。另外,要立即給患兒口服5%葡萄糖水,每2小時一次,每次15-20毫升,此時還應觀察是否有其他疾病的癥狀,并每2小時測一次體溫,看有無升高。
如果這些措施不能有效地降溫,或者嬰兒精神不好,也不太吃奶,仍不退熱或痙攣(抽風)不止,應立即送醫(yī)院就診以排除病理性疾病引起的發(fā)熱。有的疫苗接種后也會出現(xiàn)暫時性的發(fā)熱現(xiàn)象,這種情況不必擔心,但需密切觀察,如果出現(xiàn)體溫過高等情況應就診。
4、臀紅
臀紅,又稱為“尿布皮疹”,是因濕尿布刺激面引起的皮疹,是新生兒和1歲小兒常見的皮膚病。多發(fā)生在包尿布部位,輕者局部皮膚起小紅丘疹或發(fā)紅,重者皮膚脫落或皮膚糜爛。新生兒皮膚柔做,發(fā)生臀紅后每次大小便時因疼痛引起新生兒哭鬧不安,同時影響睡眠和飲食。
其預防方法是:
1.尿布要勤換,濕后要立即更換干浄的。換下的尿布要放入盆里(不要亂扔在地上),用肥皂和開水燙洗,用清水漂浄,在陽光下曬干,以保持尿布清潔和柔軟。絕不可把尿濕的尿布不經沖洗,直接晾干就用。
2.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溫水洗凈小兒的臀部和會陰處,再用軟布輕輕擦干,撲上少量滑石粉或局部涂抹護臀霜,這樣大小便中的酸堿物質不直接刺激皮膚,以達到預防臀紅的目的。
3.不要將塑料紙包在尿布外面,以利濕熱散發(fā),減少其對皮膚的刺激。若發(fā)生了臀紅除注意以上幾方面外,應保持新生兒局部干燥,暫時不要用尿布包裹,讓他的皮膚盡量暴露在溫暖、干燥的空氣中晾1-2分鐘。
4.不要使用滑石粉質地的爽身粉,如果嬰兒吸入它的粉塵,對肺部會造成傷害。
5.不要用含有芳香成分的洗滌劑清洗寶寶的棉織尿布,以防皮膚產生過敏。如果能在太陽下曬幾分鐘最好。冬天可將燈泡距臀部30厘米烘烤,每次烘20分鐘,每日2次,但要避免燙傷和注意保暖。另外,若已發(fā)生臀紅,不要用肥皂洗,以免刺激小兒皮膚,引起疼痛,可用溫水清洗。若有感染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本文來源:《醫(yī)養(yǎng)護一體化家政服務技術》,由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公眾號:“烏蘭美”(ID:gh_ec16dc0271d9);微博:@烏蘭美健康服務有限公司。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